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能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機電一體式的,一種是全電子式的。 一、機電一體式 機電一體式,就是在原來機械電度表上附加一定部件,使得它既能完成所需的功能,又能降低造價且易于安裝,一般而言其設計方案是在不破壞現行計量表原有的物理結構,不改變其國家計量標準的基礎上加裝傳感器裝置變成在機械計度的同時也有電脈沖輸出的智能電表。 第一類機電結合的電度表,是在原有的機械表的基礎上,加裝電子式計數裝置和相應的控制、通訊電路,或加上IC卡讀寫接口以實現自動計量計費和控制;其基本結構是在原有機械電度表的轉盤上打孔或涂(貼)上能吸收光線的材料,通過光電轉換,將機械轉盤的轉動變換成電脈沖信號,再進行相應的計數處理。這類電度表由于其計量原理沒有改動,其計量精度和特性與機械表完全一樣,而本錢相對較高。 另一類機電結合的電度表則是采用電子式計量電路在獲得數字式脈沖信號后,通過微型電機驅動字碼轉輪得到電能計數值,這種結構是最簡潔可行的電子式電度表的方案,但遺憾的是其對計量電路的要求較高,即要求所有的表都按一個固定的比例將電能值轉換為對應數目的數字脈沖,才能按正確的速度驅動微電機以轉動字輪。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電表常數(imp/kWh),由于電路中所用的決定脈沖速度的定時元件大都是參數離散性較大的阻容元件,為了保證電度表的計量精度和產品的一致性,就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元件的篩選和對半成品的調校,也就是說要增加相應的人力物力的投進并要延永生產周期,從而使電度表的生產用度和本錢有所增加。另外這種結構的電度表在數據收集和用戶繳費方式上與老式的機械表沒什么區別,應屬淘汰產品。 二、全電子式智能電表 全電子式的智能電表則從計量到數據處理都采用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器件,從而取消了機械部件。全電子式的智能電表比機電一體化的智能電表體積更小,可靠性更高,更加精確,耗電量也更加小,生產工藝大大改善。全電子式的智能電表將會逐步取代帶有機械部件的計量表,這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全電子式電度表系統組成: 1、遠傳表。具有脈沖輸出的水表、電表、氣表、熱表等計量表為遠傳表,其計量方式與傳統表一樣,不同的是在原基表上增加了脈沖輸出功能,每個脈沖代表一定的計量值。采集器通過遠傳表脈沖輸出端口采集脈沖。 2、采集器。采集器能同時采集水表、電表、氣表、熱表等輸出的脈沖信息,并將這些脈沖信息轉換成計量認可的物理量,存儲在各采集器的存儲器中,通過治理微機,可以查詢系統中任意一戶的耗能信息,并在治理微機的抄表等命令下將用戶信息上傳。 3、轉換器。轉換器的主要任務為:完成與采集器的數據通訊工作,向采集器下達電量數據凍結命令,定時循環接收采集器的電量數據或根據系統要求接收某個電表或某組電表的數據。根據系統要求完成與主站的通訊,將用戶用電數據等主站需要的信息傳送到主站數據庫中。下行通道指的是轉換器與采集器之間的通訊線路,主要有總線抄表系統、載波抄表系統和紅外抄表系統等三種方式。通訊信道上行通道指的是轉換器與主站之間的通訊線路,可以采用dian話、無線、專線等通訊介質。 4、系統治理軟件功能。系統治理軟件以通訊為基礎,以數據庫為核心,提供數據處理、查詢、統計、報表、備份等功能;采用面向對象和模塊化相結合的方法,靈活支持不同客戶的要求,如特殊格式報表,權限控制等;持客戶原有的治理系統,可與其它治理軟件接口,提供數據接口和通訊接口,具有網絡通訊功能;可同時治理多個小區,對各小區設置通訊參數;電表治理,設置電表的原始參數、地址、及其狀態;費率治理,可任意設置多種費率,設置各能源的單價;用戶治理,治理和控制每戶的用量,治理用戶的結算方式;實時抄表功能,系統可抄取各能源表的實時數據;用度自動計算,實現將公共能源損耗均勻分攤或按比例分攤到每戶并根據查表數據和單價,自動計算每產應交用度,以便向用戶收費;打印功能,打印各用戶用度清單;查詢功能,可隨時查詢任一戶、任一單元全部住戶及整個小區內所有住戶的耗能信息。 |
電工學習網 ( )
GMT+8, 2021-12-13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