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自技術發展的起源計算機是為了滿足快速大量數據處理要求的設備。硬件結構方面,總線標準化程度高,兼容性強,軟件資源豐富,特別是有實時操作系統的支持,故對要求快速、實時性強、模型復雜和計算工作量大的工業對象的控制占有優勢。 集散系統從工業自動化儀表控制系統發展到以工業控制計算機為中心的集散系統,所以其在模擬量處理、回路調節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初期主要用在連續過程控制,側重回路調節功能。plc是由繼電器邏輯系統發展而來,主要用在離散制造、工序控制,初期主要是代替繼電器控制系統,側重于開關量順序控制方面。 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的發展,PLC在技術和功能上發生了飛躍。在初期邏輯運算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值運算、閉環調節等功能,增加了模擬量和PID調節等功能模塊;運算速度提高,CPU的能力趕上了工業控制計算機;通信能力的提高發展了多種局部總線和網絡(LAN),因而也可構成為一個集散系統。特別是個人計算機也被吸收到PLC系統中。PLC在過程控制的發展將是一智能變送器和現場總線,暨向下拓展功能,開放總線。 2、相同點在微電子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從硬件的角度來看,PLC、工業計算機、集散系統(dcs)之間的差別正在縮小,都將由類似的一些微電子元件、微處理器、大容量半導體存儲器和I/O模件組成。編程方面也有很多相同點。 3、區別點由于PLC和計算機屬于兩類產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都形成了自身的裝置特點和軟件工具。實際上的區別繼續存在。 PLC用編程器或計算機編程,編程語言是梯形圖、功能塊圖、順序功能表圖和指令表等。集散系統自身或用計算機結構形成組態構成開發系統環境。特別提出的是與STD總線工控機的區別,無論從維修、安裝和模件功能都很相似。PLC更適用于黑模式下運行,但在線運行時若要進行較大的程序修改,其能力略遜于STD工控機,但是從開關量控制而言,PLC的性能優于STD工控機。 總的來說,在選擇控制器時,首先要從工程要求、現場環境和經濟性等方面考慮。沒有什么控制器絕對完善,也沒有哪種產品絕對差,只能說選擇更適用的產品。 |
電工學習網 ( )
GMT+8, 2021-12-6 20:52